首页 > 考生写作 > 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8 10:44:21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手指》教学反思1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教这篇课文,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因此在初读课文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2-5段重点体会,同时配上相关插图加深理解,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五指的优缺点并制成表格。在学生初步理解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后,我出示了一组非常新颖的由五根手指共同拼成的图片,学生在惊叹手的神奇作用的同时也领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团结就是力量”。拓展部分我引导学生仿照《五官争功》编排一个《五指争功》的小品,那绘声绘色的表演既调动了气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课后我布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团结就是力量”。

在教学中做得好的地方:

1. 新颖的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讲略读课文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朗读、制表、表演等形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

不足之处:

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学生的表演进行没起到预期效果。

2. 老师引导的太多学生表达的太少,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

教学是个不完美艺术,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并尝试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让自己的教学过程趋于完善。

《手指》教学反思2

有的小朋友可能玩儿过这个游戏,也有些小朋友或许没有玩儿过,但其实神秘洞是一个好玩的手指游戏,我们班的孩子们都已经学习过边玩游戏边念儿歌,因此,我仅是让孩子们跟着旋律唱儿歌,然后让孩子们创编歌词。这些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所以我准备了一个新的音乐游戏《赖学精》作为新授,在一节活动中,先是学习演唱儿歌《神秘洞》,再学习游戏《赖学精》。

《赖学精》的歌词虽然很短,每句都是三个字,但是孩子们却并不容易记得,结合图片以故事的形式给孩子们介绍了歌词,然后就进行了演唱,在孩子们基本熟悉了歌曲后,就直接进入了游戏的环节,我请一名幼儿与我合作进行了示范,然后请孩子们两两合作开展游戏,由于对歌曲并不是十分熟悉,孩子们在游戏中仅追求两人合作,并没有根据音乐的节奏,有的孩子为了能拍到同伴的手,便不断地加快节奏,因此,音乐游戏必须建立在孩子对音乐熟悉的基础上。

第二次上课是在大五班,我理所当然地以为他们和大三班一样已经学会了儿歌,于是也准备了音乐游戏,并准备在课前先让孩子们熟悉音乐旋律。但是,到了大五班才知道,她们班并没有教过《神秘洞》的儿歌,于是立即调整了活动方案。

目标:

1.让幼儿学会演唱《神秘洞》,并能用手指进行表演游戏。

2.学习创编歌词。

准备:

视频展台、幼儿用书、教材cd等。

过程:

一.师生用唱歌的形式问好,并与幼儿练习对唱《小动物怎么叫》,进行发声练习。

二.逐幅出示《神秘洞》的每一句配图,要求幼儿根据图片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将每一幅图的文字进行朗读。

三.完整地进行手指游戏,并学习边朗读边游戏。

四.演唱儿歌,边唱边游戏。

五.创编歌词内容,并演唱。

反思:

1.“孩子能自己学会的就不用教”。在进行教材熟悉后,我觉得这首儿歌内容并没有什么难度,如果能结合手指游戏,那么孩子们能很快学会。因此,我在新授的第一个环节,出示图片,让幼儿自己看图模仿游戏,老师朗读一遍文字后,孩子就能更形象地进行表演了。老师并不需要教幼儿念,几幅图看完后,孩子们就能边念儿歌边游戏了。

2.给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当我刚出示图片时,有一个孩子就大声念了出来,原来他已经上过一年大班。我赶紧让他来拿小裁判,先不说出答案,等其他孩子看图表演后,由他来宣布表演得是否正确,既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让这个孩子得到了满足。

3.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因为每个班的老师、孩子都不一样,教学进度、安排也有先后,所以每次课前必须向老师了解相关的情况,这样才能针对孩子的实际设计适宜的活动。

《手指》教学反思3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散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全文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理解分号用法,体会大拇指特点。

课文在介绍大拇指的特点的时候,连续用四个句子,写出了大拇指的作用很大。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从大拇指的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写出不美。然后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这几个句子都是写大拇指的作用的,句子之间的是并列关系,这样的排比句,大拇指的特点跃然纸上。

2.教学收获(思得)

修辞手法,助力语言生动。

运用修辞手法描述事物特征,能够让语言生动起来。分析写大拇指的那一个自然段时,在学生归纳出大拇指特点的基础上,我提问:“丰子恺先生为什么把大拇指写得那样风趣幽默?”我让他们细读了这个自然段,抓住句子“身体爱而胖,头大而肥,……”和句子“例如拉胡琴,总是其他四指按弦……却轮不上他。”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风趣幽默,把大拇指当成人来形容,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文章显得活泼,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写的淋漓尽致。

3.不足之处(思失)

反思整堂课,仍有一些遗憾:

在介绍这篇文章的表达时,只是告诉学生:课文介绍手指的每一个特点时,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子进行论述。我应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来具体生动地描写一种物品的特点,以及从这些特点中得到什么启示。

4.改进措施(思改)

……此处隐藏5683个字……,但是,都能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于此同时,听了几个小组的发言,看到同学们基本能够做到倾听和写下自己感触较深的发言内容。

自读时间结束后,找学生将课文从头至尾再读了一遍。随机对“养尊处优”等词进行了解释。一同学查字典解释完之后,又点名将这位同学的发言重复。站起来的同学大部分能够就自己的理解解释清楚,但是我说出了我这么做的目的是检查大家的听课情况。学生们由此能将注意力再次集中一些。之后,针对四个教学目标进行汇报交流。

对于第一个目标,学生们都能够概括出来。

对于五指的作用,同学们能够从文中准确找出来。在交流的时候,提示了在举例子的时候,事例之间的标点符号是分号,感受了分号的用法。在概括特点的时候,结合各个事例,学生们基本上准确概括出来:拇指的肯吃苦、不图名利、默默奉献、实而不华;食指的机敏、爱受伤、勤奋卖力、敢于冒险、奉献;中指的虚荣、高傲等。

在本节课上,对于文章写作方法的汇报令我比较高兴。

因为在写作上,孩子的问题较大。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汇报出来举例子的写作方法;拟人的方法(张贺同学汇报。他说他发现在整篇课文中,并没有用“它”,而用的是“他”。);比喻等基本的内容。王淏明看出来了在五指的叙述中,拇指、食指、中指详写,无名指、小指是略写;高航说出了构段的方法——总分结构,并和同学们再次朗读一遍;还有王俊力汇报的谋篇方法——总分总结构,同样领着同学们再次看了一遍。然后就本单元的写作,对同学们提出了修改意见,按照这节课交流的构段与谋篇的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对于第四个目标,孩子们轻而易举就答上来了。

在结课的时候,将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做了比较。提出要求:将本单元的五篇课文按照特点分成两类。给了同学们30秒的时间交流,在交流完之后,找同学们汇报。叫的前两位同学——李胜宇和是苏金玉并不知道。第三位同学张淼汇报的很好。她将《匆匆》与《顶碗少年》、《文言文两则》分为一类,因为这些课文的道理和启示是通过文中的叙述总结出来的,而《桃花心木》和《手指》是在文中就有叙述的。同学们根据这个汇报,把后者涉及到道理与启示的句子齐读了一遍,大家都赞同这点。

对本次写作的修改,提出了最后的建议:看看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这样两种形式,你的道理与启示要么寓于文中,要么总结出来。

下课了,给学生们留了作业:

写给自己身边母性一封信。(算是三八节给母性的礼物。之所以不是要求写给妈妈,因为班上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并且不在少数。不少是与继母生活。)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从点滴小事写起。要求那位家长在后面写感想。(开学初家长会上,有些家长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孩子了解了很多,亲子沟通也好了些。趁热打铁。)

写给彭志晔一封信。(这位同学是本周二到我班的。她是我们上一届的学生,已经上初中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从六年再读,从她的日记中,感觉对这个集体还有些陌生,对于学习等还有些压力,希望我们的孩子以书信的形式给予她一些鼓励和支持。)

《手指》教学反思13

《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就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把握内容,我就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

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把这些手指写得栩栩如生的呢?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运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都能感受到作者运用排比的写作手法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同时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这样,教学最终目的达到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良好,效果感觉也不错的,因为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文章的知识点为准绳,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作者思想,这才是我这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

《手指》教学反思14

本节是手指点画课,选择的材料是《小蝌蚪》,小蝌蚪成群结队地在水里游,圆圆的、黑溜溜的身体,短短细细的尾巴。幼儿对此很感兴趣,往往会认真地看上好长时间。本课让幼儿用手指随意地点画小蝌蚪的身体,用棉签棒添加尾巴,这样的作画,幼儿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其实这是一节很有趣的美术课,在课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整个活动下来,却不如我自己设想得那样满意。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的,后来由于我自己再示范的时候讲得时间太长,然后又请了两个小朋友上来表扬,可能相对而言前面部分上得时间有点长。

幼儿的注意力都有点不集中了。不过,最后的游戏部分还是挺成功的,孩子们都能拿着自己画的小蝌蚪听着音乐跟随教师学小蝌蚪游来游去。虽然,此次的教学活动,效果不是令我很满意,但是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这也是一大收获。

《手指》教学反思15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揭示课题后,首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的段落,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给文章分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等形式,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理解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体会其写作特点。最后再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拓展环节,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的写作方式。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时力度还不够,今后要加以改进;课堂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空间。

《《手指》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